一方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征關稅等單邊措施頻出,一方面內部成本飆升、轉型艱難,不少外貿企業今年面臨“冰火兩重天”的處境。然而紅豆外貿公司美洲事業部紐約一公司經理浦曉帶領的團隊卻交出了一份逆勢增長的答卷:今年1到7月,紐約一公司已簽約3728萬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150%,公司開票銷售、利潤實現雙增長,在集團排名第十,團隊兩次獲得集團“高質量發展先鋒堡壘”稱號,她本人也繼2024年獲得集團高質量發展“三自六化先鋒”后,近日又獲得集團“攻堅克難發展先鋒”殊榮。


浦曉11


探尋浦曉外貿“破局”發展之道,就是通過主動轉舵進行全球化布局、開發差異化產品、重構供應鏈、建強團隊四大措施,打出一套逆勢發展的 “組合拳”。正是這種“主動出擊”,迎難而上,規避了外貿風險,也彰顯了公司強大的發展韌性與活力


全球化布局抵御貿易風險


“在成本最低國家生產,到市場最大地方銷售。”“做好跨境辦廠、跨境電商。”浦曉深深理解集團戰略的精髓。作為原來以美國市場為主的紐約一公司團隊負責人,她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規避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高額關稅壓力。


“去年7月,在公司常務副董事長呂黎、副總張紅的帶隊下拜訪美國客戶后,我們確定了將客戶手頭訂單迅速轉移海外生產的戰略。”浦曉回憶道。回國后,在張總帶領下,團隊立即奔赴柬埔寨、越南進行布局,幫助客戶將訂單安全轉移到海外生產基地。


浦曉12


浦曉團隊的市場結構原本是美國占90%,通過精準的市場策略,他們不僅穩住了美國市場,還積極拓展了歐洲和澳洲市場,市場占比調整為美國占60%,歐洲30%,澳洲10%。通過一輪輪客戶拜訪及來訪接待,增強客戶黏性。今年3月,浦曉團隊去美國拜訪客戶、6月去德國拜訪,一系列市場開拓行動帶來了豐碩成果。“我們抓住了柬埔寨部分品類免稅的優勢,幫助美國客戶做大業務”。浦曉介紹道。


美國、法國、澳洲三大主力市場格局的形成,使浦曉團隊實現了全球市場的多元化布局,大大增強了抗風險能力。


創新驅動打破同質競爭


要不斷以技術革新與差異化設計打破外貿行業同質化競爭,打造 “高質價比” 產品,這樣公司產品才能夠不斷煥發活力,甚至“出圈走紅”。“同質化等于價格戰,差異化才是出路。”浦曉深諳創新之道。


洞察市場需求,快速反應打造爆品。通過走訪市場敏銳捕捉市場趨勢,浦曉團隊發現了新的增長點:“隨著穿衣風格改變,人們越來越傾向于衣服日常多場景穿著,一衣多穿。”基于這一洞察,團隊重點開發了休閑運動風格的日常服飾,正好契合了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浦曉13


業務團隊與客戶積極互動,抓住了舒適休閑穿搭場景和自然纖維及環保纖維兩大趨勢,聯合新品團隊、生產團隊、技術團隊打造了包括植絨女西服、輕梭系列在內的多個爆品。這些創新產品貢獻了1200萬美元的簽約額,占總簽約額的32%,成為團隊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而且得益于差異化產品開發的成功,公司自主設計成功率提升50%,客戶復購率增長18%。


值得一提的是,團隊還注重自主成衣設計及3D技術應用。“通過新品部和業務部需求對接,運用3D進行成衣設計,調試適合的版型試身,提升自主設計成功的概率。”浦曉介紹道。這種創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設計效率,還更好地滿足了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彈性布局保障訂單交付


面對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浦曉團隊在總公司,及事業部帶領下,攻堅克難,奮發有為,構建了多元化的供應鏈體系。“海外供應鏈布局加速進行,我們結合自身品類及品質需求,聚焦柬埔寨、越南及中國生產。”浦曉表示。


數據顯示,浦曉團隊的生產布局從2024年的“柬埔寨生產20%,中國生產80%”,優化為2025年的“柬埔寨生產55%,越南生產15%,中國生產30%”,進一步拓展了東南亞供應鏈。


浦曉還特別強調“快速反應”和“彈性布局”的重要性。海外供應鏈非常注重面輔料及時到位,及空間時效性,確保長期穩定供應鏈的布局。同時為了建強供應鏈,她們還對供應鏈保持高頻拜訪,半年內,團隊14次赴東南亞考察,快速解決產能瓶頸。通過團隊的努力,各部門的充分溝通,與供應鏈合作越來越緊密,確保了訂單的順暢運行。


這種多元化的供應鏈布局不僅有效規避了關稅影響,還提高了對市場變化的應對能力。中國做快反、復雜、小批量訂單輔助,海外生產基地負責大規模生產,形成了協同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海外布局不是訂單的轉移,而是客戶供應鏈創造共贏。”浦曉總結道。


培養年輕骨干激發團隊活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于團隊協作而非個人能力。通過協同合作,團隊才能最大化成員優勢,形成聚合效應。在浦曉看來,“負責人要有不服輸的勁兒,團隊才能越戰越勇。” “團隊要有目標,圍繞目標做事情,越做越有勁”。


浦曉14


紐約一公司的優秀業績,離不開高層領導的戰略眼光,離不開紐約辦,金邊辦,越南辦、孟加拉辦的支持,離不開客戶,國內外供應商的支持,及團隊全體伙伴們上下齊心協力,拼搏奉獻,也離不開企業負責人的率先垂范。作為黨員代表之一,浦曉總是沖鋒在前,休息在后。因為時差及業務繁忙的原因,外貿人起早貪黑是常事,在浦曉及團隊密密麻麻的行程表上,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每個出差在外的日子都會忙碌到深夜。


在浦曉的帶動下,公司三個科室“裂變”升格為三個業務部,在一部鮑宇經理,三部胡瑛經理,五部顧月姣經理的帶領下,各自團隊都非常拼搏。這群90后年輕業務經理,自身非常優秀,敢為人先,奮力拼搏,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他們的打法很“硬核”:經常帶領團隊,深入市場了解客戶需求,確定開發方向,積極聯動新品部打造產品推薦給客戶,聯動生產部、技術部落地項目和訂單,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在他們努力及帶領下,三個業務團隊簽約都已超千萬美金。


在公司人才政策的激勵下,紐約一公司先后多人入選公司先鋒力量計劃,成為每月評選“奮斗之星”;入選千帆行動,成為復合型人才,這些不僅為該公司培養提拔了一批批人才力量,激發了團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使企業充滿活力,后勁十足。“有了人才,再加上團隊方向一致,力出一孔,再難的路也能跑出加速度。”浦曉說。


回顧來路,浦曉發自內心的說:“感恩集團,公司及事業部領導的栽培、支持與幫助。獲得這個榮譽非常珍貴,也非常珍惜。”但她更加清楚,榮譽屬于整個團隊:“感謝全體團隊人員共同努力拼搏,取得了較好的業績。”


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力量相互碰撞的今天,浦曉和她的團隊用實踐證明了:只要戰略得當、執行有力,就能在逆境中開辟新路,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實現逆勢增長。她們的經驗為中國外貿企業提供了寶貴借鑒,也為行業發展注入了信心與動力。